倾佳电子SST固态变压器革命:一项市场、拓扑与碳化硅技术的综合分析报告
倾佳电子SST固态变压器革命:一项市场、拓扑与碳化硅技术的综合分析报告
倾佳电子(Changer Tech)是一家专注于功率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分销商。主要服务于中国工业电源、电力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倾佳电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SiC MOSFET、GaN等功率半导体器件以及新能源汽车连接器。
倾佳电子杨茜致力于推动国产SiC碳化硅模块在电力电子应用中全面取代进口IGBT模块,助力电力电子行业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功率器件三个必然,勇立功率半导体器件变革潮头: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模块全面取代IGBT模块和IPM模块的必然趋势!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全面取代IGBT单管和大于650V的高压硅MOSFET的必然趋势!
倾佳电子杨茜咬住650V 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全面取代SJ超结MOSFET和高压GaN 器件的必然趋势!
第一部分:全球固态变压器(SST)市场:驱动力、动态与预测
本章节旨在全面解析固态变压器(SST)的商业前景,深入分析其市场规模、增长驱动力及关键经济因素,为理解SST为何正迅速崛起为一项关键技术及其所蕴含的市场机遇提供清晰的宏观视角。
1.1.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
全球固态变压器市场目前正处于商业化的初期阶段,其显著特征是不同市场分析机构对当前市场规模的估算存在巨大差异。2023至2024年度的市场规模估值范围从1.232亿美元到12.5652亿美元不等 。这种宽泛的估值区间恰恰反映了该市场作为新兴领域的典型特征,即不同的分析方法、统计口径或市场定义导致了数据的差异性。
然而,这种估值上的不一致性并未掩盖市场对未来增长的高度共识。所有主流分析报告均预测,未来十年内SST市场将迎来强劲的增长势头,其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普遍预计将保持在10.4%至16.9%之间的两位数水平 。综合各项预测,到2032-2033年,全球SST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03亿美元至7.04亿美元的区间,部分更为乐观的预测甚至认为其规模将远超此数 。
当前市场规模估算的差异性,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市场信号。它表明SST技术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虽然当前的部署规模有限且多集中于试点或利基市场,但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异常强大,以至于业界普遍预期市场即将迎来指数级的快速增长。市场的增长轨迹并非线性,而是随着技术成本的下降和旗舰示范项目的成功,正蓄势待发,准备迎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拐点。这种市场特征也意味着,对于投资者和研发机构而言,SST领域既是高风险的,也蕴含着极高的回报潜力。
表1:全球固态变压器市场预测综合分析
研究机构 | 基准年份市场规模 (百万美元) | 预测年份 | 预测市场规模 (百万美元) | 预测期 | 复合年均增长率 (CAGR) |
---|---|---|---|---|---|
IMARC Group | 241.91 (2024年) | 2033年 | 704.60 | 2025-2033 | 11.98% |
Astute Analytica | 206.71 (2024年) | 2033年 | 585.78 | 2025-2033 | 12.27% |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 123.2 (2023年) | 2032年 | 303.3 | 2024-2032 | 10.4% |
Straits Research | 1256.52 (2024年) | 2033年 | 3804.81 | 2025-2033 | 13.1% |
MarketsandMarkets | 100 (2024年) | 2030年 | 241 | 2024-2030 | 15.8% |
Maximize Market Research | 174.23 (2024年) | 2032年 | 529.28 | 2025-2032 | 14.9% |
1.2. 主要市场驱动力:电网现代化的“三驾马车”
SST市场的蓬勃发展并非偶然,而是由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电网智能化升级的深刻变革所驱动。三大核心驱动力共同构成了SST需求增长的坚实基础。
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并网
可再生能源的指数级增长是推动SST市场的首要力量。仅在2024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就达到了创纪录的585吉瓦,同比增长15.1% 。太阳能和风能等间歇性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对传统电网提出了严峻挑战。传统工频变压器在应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双向潮流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而SST凭借其灵活的控制能力,能够完美地管理这些挑战,充当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与电网之间的智能接口 。因此,在各大市场分析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始终被列为SST最大或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 。
电动汽车(EV)充电基础设施的扩张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是SST市场的另一大强劲引擎。截至2022年底,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600万辆,并且仍在快速增长 。这催生了对大功率、超快速充电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SST技术是构建紧凑、高效的800V及以上高压直流快充站的关键。SST可以直接连接到中压配电网,进行高效的AC/DC变换,不仅大幅缩小了充电设备的占地面积,还能在重载条件下提供卓越的电能质量,这是传统变压器方案难以比拟的优势 。特别是中压/低压(MV/LV)电压等级的SST市场,预计将受益于这一趋势而实现显著增长 。
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
全球范围内对老旧电网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更智能、更具韧性的新型电力系统,是SST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在智能电网中,SST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变压设备,而是扮演着“能源路由器”或“智能变压器”的关键角色。它能够实现动态负荷管理、故障快速隔离、精准电压调节、功率因数校正以及谐波抑制等高级功能,这些都是传统变压器无法提供的 。SST的这些智能化特性,使其成为未来能源互联网不可或缺的核心枢纽设备。
1.3. 区域市场分析:全球协同推进,区域各有领先
SST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全球性的趋势,但不同区域 aufgrund其能源政策、产业基础和投资重点的不同,展现出差异化的发展阶段和增长潜力。
欧洲:作为当前市场的领导者,欧洲凭借其激进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在智能电网研发方面的大量投资,以及西门子(Siemens)、ABB等行业巨头的总部所在地优势,占据了显著的市场份额(一份报告指出2024年其份额高达40%)。
亚太地区(APAC):被普遍认为是未来增长最快的区域,预计到2035年将占据超过44%的市场份额 。该地区的快速工业化、对新型电力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以及各国政府(尤其是中国)对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扶持,共同推动了市场的飞速发展 。中国被认为是该区域内份额最大的市场 。
北美:在可再生能源并网、智能电网项目以及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的驱动下,北美市场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仅美国市场,预计到2032年其规模就将达到6767万美元 。
1.4. 经济性考量与市场推广障碍
尽管前景广阔,但SST的推广仍面临现实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其高昂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技术成熟、大规模生产的传统工频变压器相比,SST的制造成本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场渗透,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对成本敏感的应用领域 。
深入分析SST的高成本结构,可以发现其根源并非简单的“新技术溢价”,而是与其核心物料清单(BOM)紧密相关。SST本质上是由多个高功率、高频率的电力电子变换器级联而成 ,而这些变换器的核心是能够在高压、高频下高效工作的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能够满足这一严苛性能要求的,正是以碳化硅(SiC)MOSFET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器件,而非成本更低的传统硅基(Si)IGBT 。
因此,SST的成本下降路线图与SiC器件产业的成熟度息息相关。随着SiC晶圆尺寸从6英寸向8英寸过渡、衬底材料缺陷密度的降低、制造良率的提升以及整体产业链规模经济效应的显现,单位电流成本(cost per ampere)的SiC器件价格将持续下降。这一进程将直接推动SST系统成本的降低,从而使其在更多应用场景中具备经济竞争力,最终加速市场的全面普及。从这个角度看,SST市场的增长速度在某种程度上是SiC产业成熟度的滞后指标,二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因果联动关系。
第二部分:SST电力电子拓扑的技术演进路线
本章节将从工程技术角度对SST进行解构,深入剖析其内部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不同架构选择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梳理从基础概念到适用于实际电网应用的复杂模块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揭示SST的技术演进脉络。
2.1. SST基础架构:三级变换的经典范式
SST的拓扑结构通常根据其内部电力电子变换的级数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清晰地反映了其技术复杂度和功能完整性的演进 。
表2:SST基础拓扑结构对比分析
拓扑类型 | 关键特征 | 优势 | 劣势 | 主要适用性 |
---|---|---|---|---|
单级 (Direct AC-AC) | 直接的AC-AC变换,通过高频变压器隔离 | 结构最简单,器件数量少 | 无直流环节,功能严重受限,无法进行功率因数校正或接入直流源/荷 | 功能要求极低的特定AC-AC变换场合,现代应用中已较少采用 |
两级 (AC-DC + DC-DC) | 包含一个直流环节,将AC侧与DC侧解耦 | 相比单级结构功能更强,可实现部分电网支撑功能 | 缺少输出侧逆变级,仅适用于直流输出的应用 | 纯直流供电或直流微网接口等特定场景 |
三级 (AC-DC -> DC-DC -> DC-AC) | 包含中压和低压两个直流环节,功能最全面 | 控制灵活性最高,可完全控制双向潮流、电压、频率和电能质量 | 结构最复杂,器件数量最多,潜在损耗点更多 | 现代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并网、EV充电站等高级应用的事实标准 |
三级拓扑结构因其无与伦比的灵活性和功能完整性,已成为当前SST研究和应用的主流。它通过输入级的AC/DC整流实现与电网的解耦和功率因数校正;中间级的隔离型DC/DC变换器在高频下实现电压变换和电气隔离;输出级的DC/AC逆变器则根据负载需求生成高质量的交流电。这种结构赋予了SST作为“能源路由器”的全部能力。
2.2. 模块化的必然性:应对中压电网的挑战
当SST需要接入中压(MV)配电网(例如3.6kV、10kV甚至更高电压等级)时,使用单个能够承受全电压的半导体开关器件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变得不切实际。因此,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MMC)技术成为必然选择。其核心思想是将大量低压等级的功率子模块(Converter Cells)串联起来,共同合成系统所需的高电压 。
这种模块化设计带来了诸多优势:
可扩展性:通过增减子模块数量,可以灵活地适应不同的电压等级。
高电能质量:输出电压电平数极高,波形接近正弦,谐波含量(THD)极低,显著减小了对滤波器的需求。
容错能力:系统具备天然的冗余性,单个子模块的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可以通过旁路故障模块维持运行,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2.3. 核心拓扑对比:级联H桥(CHB)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
在模块化SST的实现中,级联H桥(CHB)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是两种最主流、最具竞争力的拓扑方案。
表3:级联H桥(CHB)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拓扑对比
关键指标 | 级联H桥 (Cascaded H-Bridge, CHB) |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MMC) |
---|---|---|
结构 | 每相由多个独立的H桥子模块串联构成 | 每相由上、下两个桥臂构成,每个桥臂由多个子模块串联构成 |
直流环节 | 每个H桥子模块需要独立的、互相隔离的直流电源或直流电容 | 所有子模块共享一个公共的中压直流母线 |
控制复杂度 | 子模块控制相对独立简单,但需要复杂的系统级控制来平衡所有独立直流环节的电压 | 控制系统复杂,需要精确控制桥臂间的环流以实现能量平衡 |
器件数量 | 在某些配置下,半导体器件总数可能较少 | 通常需要更多的半导体器件,特别是全桥子模块方案 |
故障容错 | 容错能力强,单个模块故障可被轻松旁路 | 容错能力强,但故障处理和冗余策略更为复杂 |
理想应用 | 非常适合与分布式直流源直接结合的应用,如每个H桥模块连接一组光伏板或电池组 | 极适合构建公共的直流输配电枢纽(“能源枢纽”),连接多种不同类型的电源和负载 |
拓扑的选择并非纯粹的技术优劣之分,而是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系统架构紧密耦合。CHB拓扑的分布式直流环节结构,天然契合于那些本身就是分布式能源的系统,例如,大型电池储能电站可以将每一簇电池组直接与一个H桥子模块相连。而MMC拓扑拥有公共直流母线的特性,使其成为构建集中式“能源枢纽”的理想选择,例如,一个大型公共EV充电广场,可以通过一个MMC-SST形成中压直流母线,再由此母线为多个直流快充桩供电。着眼于未来电网向着高度集成化、多端口化的“能源路由器”方向发展,MMC拓扑尽管控制更为复杂,但其系统架构上的优势使其在未来智能电网应用中更具前瞻性。
2.4. 未来发展趋势:追求更高频率与更高功率密度
SST设计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将其内部隔离变压器的工作频率从电网的工频(50/60 Hz)提升至中高频范围(数千赫兹至兆赫兹级别)。
变压器等磁性元件的体积和重量与其工作频率大致成反比。将工作频率提升几个数量级,可以使变压器的尺寸和重量实现戏剧性的缩减,这是SST能够实现远超传统变压器功率密度的根本原因 。未来的技术路线图将继续聚焦于进一步提升工作频率,以持续压缩无源元件的体积,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高度依赖于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和先进磁性材料(如纳米晶、铁氧体等)的不断突破 。
第三部分:碳化硅(SiC)在下一代SST中的赋能作用
本章节将聚焦于器件层面,深入论证SST先进拓扑的理论优势必须通过高性能SiC功率器件的实际表现才能得以实现。通过翔实的技术数据,本章将量化分析SiC相对于传统硅基器件在SST应用中的核心价值。
3.1. 宽禁带的天然优势:源于材料的代际超越
碳化硅(SiC)作为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其物理特性在根本上优于传统硅(Si),使其成为制造高压、高温、高频功率器件的理想选择 。
表4:硅(Si)与碳化硅(4H-SiC)关键材料特性对比
材料属性 | 硅 (Si) | 碳化硅 (4H-SiC) | 单位 | 对功率器件的意义 |
---|---|---|---|---|
禁带宽度 | 1.12 | 3.26 | eV | ~3倍。更低的漏电流,更高的工作温度,更强的抗辐射能力。 |
临界击穿场强 | ~0.3 | ~3.0 | MV/cm | ~10倍。在相同耐压等级下,器件可以做得更薄,从而显著降低导通电阻。 |
热导率 | ~1.5 | ~4.9 | W/cm·K | ~3倍。散热能力更强,允许更高的电流密度和工作温度,或简化散热系统。 |
电子饱和漂移速率 | 1.0 | 2.0 | 107 cm/s | ~2倍。器件开关速度更快,支持更高的工作频率。 |
这些源于材料物理特性的巨大优势,直接转化为SiC功率器件在性能上的代际飞跃。
3.2. 性能基准对决:SiC MOSFET vs. Si IGBT
在SST所涉及的中高电压应用领域,现有的主流硅基器件是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而SiC MOSFET的出现,为该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性能提升。
开关损耗的颠覆性降低:SiC MOSFET的开关速度极快,并且几乎不存在Si IGBT固有的“拖尾电流”和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这两者是Si IGBT在高频工作时的主要损耗来源。因此,基于SiC的变换器可以在极高的开关频率(数十甚至数百kHz)下运行,同时保持极高的效率。相比之下,硬开关状态下的Si IGBT通常被限制在20 kHz以下的工作频率 。
导通损耗的优化:SiC MOSFET在导通时呈现出低阻值的纯阻性特性(RDS(on)),尤其在轻载和中载工况下,其导通损耗远低于存在固定“膝点电压”的IGBT 。
系统级影响的量化分析:开关损耗的急剧下降是实现SST高频化构想的核心技术支撑。它直接带来了磁性元件和无源滤波器的体积缩减,从而实现了更高的功率密度和系统效率 。基本半导体公司提供的一份仿真数据显示,在电机驱动应用中,其62mm SiC MOSFET模块(BMF540R12KA3)在12 kHz开关频率下可实现99.39%的系统效率,而同封装的Si IGBT模块(FF800R12KE7)在仅6 kHz的频率下效率只有97.25%。更重要的是,在相同的175°C结温限制下,SiC模块能够输出更高的相电流(520.5 Arms vs. 446 Arms),这意味着在同等散热条件下,SiC方案能提供更大的输出功率 。
表5:高频变换器中SiC MOSFET与Si IGBT的性能基准对比
性能指标 | Si IGBT | SiC MOSFET |
---|---|---|
典型开关频率 | < 20 kHz (硬开关) | > 50 kHz, 可达数百kHz |
开关损耗 | 较高(存在拖尾电流和反向恢复损耗) | 极低(几乎无拖尾和反向恢复) |
导通损耗特性 | 存在固定的膝点电压(VCE(sat)) | 纯阻性(RDS(on)),轻载效率高 |
最高结温 | 通常为150-175°C | 可达175-200°C,甚至更高 |
系统级优势 | 技术成熟,成本较低 | 高频化-> 减小磁性元件和电容体积 ->高功率密度;低损耗->高效率-> 简化散热系统 |
3.3. SiC技术实践:从器件到系统的案例研究(以基本半导体为例)
通过分析行业领先企业的产品组合和应用支持策略,可以更具体地理解SiC技术如何从器件层面赋能整个SST生态系统。以基本半导体(BASiC Semiconductor)的产品和技术资料为例:
全面的器件产品组合:该公司提供覆盖650V至2000V的SiC二极管和650V至1700V的SiC MOSFET分立器件,采用TO-247、TO-263等多种标准封装 。这些具有极低导通电阻(例如1200V/11mΩ)和优异开关性能的器件,是构成SST模块化子单元的基础 。
先进的功率模块集成:公司将多个SiC裸芯片(die)集成到工业标准的功率模块中(如Pcore™2 E2B、34mm、62mm封装),以满足大功率应用的需求 。这些模块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系统集成的挑战。
尖端封装技术:模块中采用了高性能的氮化硅(Si3N4)AMB陶瓷基板。与传统的氧化铝(Al2O3)或氮化铝(AlN)基板相比,Si3N4 提供了卓越的机械强度和热机械可靠性。测试数据显示,Si3N4 基板在经历超过1000次温度冲击循环后仍能保持良好的结合强度,而其他材料在数十次循环后便可能出现分层失效,这对于要求长寿命、高可靠性的电网设备至关重要 。
性能实证:公司公布的BMF240R12E2G3模块的双脉冲测试数据,在与国际主流竞争对手产品的直接对比中,显示出更低的总开关损耗(Etotal),这为器件的优越性能提供了客观的实验证据 。
深度应用支持:公司的产品手册和技术文档明确将储能变流器(PCS)、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大功率充电桩和工业驱动等SST的核心应用场景作为目标市场 。通过提供详细的仿真对比数据,例如,在20kW逆变焊机应用中,采用BMF80R12RA3 SiC模块的方案在80kHz频率下的总损耗比采用IGBT在20kHz下的方案低50% ,公司清晰地向客户展示了采用SiC技术所能带来的具体系统级价值。
对于SST这样复杂且具有颠覆性的技术,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的角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元器件销售。他们通过提供详尽的数据手册 、包含性能对比的应用笔记 乃至完整的驱动解决方案 ,实际上是在扮演系统级技术合作伙伴的角色。这种策略的背后逻辑是,SiC器件的优越性能伴随着新的工程挑战,如超高速开关带来的EMI问题、复杂的栅极驱动要求以及对寄生参数的敏感性。如果系统设计者无法成功地驾驭这些挑战,那么器件本身的性能优势就无法转化为最终产品的竞争力。因此,通过提供经过验证的参考设计、精确的仿真模型和专业的应用技术支持,供应商能够显著降低客户的研发风险和产品上市时间。这种深度的技术赋能,不仅是推动单一客户项目成功的关键,更是加速整个新兴技术市场成熟和普及的核心战略。这标志着在一个初创技术领域中,市场领导者必须从“卖产品”转向“卖解决方案”的战略思维。
第四部分:综合分析与战略展望
本章将整合前述关于市场、拓扑和器件的分析,构建一个连接市场需求、技术演进和元器件创新的整体性战略视图,并对SST技术的未来发展路径和行业参与者的战略选择提出展望。
4.1. 共生三角:市场拉动、拓扑演进与SiC赋能
固态变压器革命的背后,是一个由市场、系统和器件构成的紧密共生关系。市场拉动来自于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对紧凑、高效、可控的电力变换的迫切需求。这一需求驱动了SST拓扑向着能够充当“能源路由器”的模块化、三级架构演进。而这些先进拓扑的实用化和高效化,又必须依赖于SiC器件的赋能,因为只有SiC才能提供实现高频、高压开关所必需的性能。这个“市场-系统-器件”的共生三角构成了推动整个SST技术浪潮的核心引擎。
深圳市倾佳电子有限公司(简称“倾佳电子”)是聚焦新能源与电力电子变革的核心推动者:
倾佳电子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深圳福田区,定位于功率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的专业分销商,业务聚焦三大方向:
新能源:覆盖光伏、储能、充电基础设施;
交通电动化:服务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控、电池、电机)及高压平台升级;
数字化转型:支持AI算力电源、数据中心等新型电力电子应用。
公司以“推动国产SiC替代进口、加速能源低碳转型”为使命,响应国家“双碳”政策(碳达峰、碳中和),致力于降低电力电子系统能耗。
需求SiC碳化硅MOSFET单管及功率模块,配套驱动板及驱动IC,请搜索倾佳电子杨茜
4.2. 未来挑战与技术路线图
尽管前景光明,SST技术走向大规模商业化仍需克服一系列挑战,其未来的技术路线图也因此变得清晰。
成本持续优化:SiC器件的高成本是当前SST推广的主要障碍。未来的核心任务是继续沿着SiC的技术路线图前进,通过扩大晶圆尺寸(向8英寸及更大尺寸迈进)、提升制造良率和扩大生产规模来持续降低成本。
超高压SiC器件的研发: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SiC MOSFET是前沿研究的重点。这类器件的成熟将极大地简化中压变换器的拓扑结构,通过减少所需串联的子模块数量,有望在降低系统复杂度和成本的同时提升可靠性 。
系统集成工程挑战:随着开关频率的不断提升,如何有效管理电磁干扰(EMI)、设计具有快速可靠保护功能的高级栅极驱动器,以及确保系统在严苛电网环境下的长期可靠性,是摆在工程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
电网级整合与标准化:SST的广泛部署将对现有的电网控制、通信和保护体系提出新的要求。建立适用于SST接入的行业标准,以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与协调运行,是未来不可或缺的一步 。
4.3. 对行业参与者的战略建议
面对SST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产业链上的不同参与者应采取差异化的战略。
对于系统集成商与电力公司:建议积极启动试点项目,尤其是在电动汽车超充站、可再生能源微网等高价值应用场景中,率先积累SST技术的部署和运维经验。在这些场景下,SST的独特优势能够最快地转化为投资回报。选择那些能够提供强大应用支持和系统级解决方案的技术供应商进行合作,将是成功的关键。
对于电力电子设计工程师:需大力投入学习和掌握高频变换器设计、先进磁性元件优化、以及SiC栅极驱动等核心技术。在拓扑选择上,应根据目标应用的系统架构(分布式能源接入或集中式能源枢纽)来权衡CHB与MMC的利弊。
对于半导体制造商:应坚定不移地推进SiC技术路线图,致力于提升器件的可靠性、降低成本,并积极开发更高电压等级的产品。同时,将战略重心从单纯的器件销售转向提供包括参考设计、仿真模型和应用笔记在内的全方位系统级支持,这将是加速市场教育、降低客户应用门槛、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捕获价值的核心战略。
审核编辑 黄宇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专家呼吁共筑婚育友好型社会新生态,专家呼吁共筑婚育友好型社会新生态
- 咖啡香飘边境线 吉林延边古树驿站成G331国道新地标,咖啡香飘边境线 吉林延边古树驿站成G331国道新地标
- 医疗援青15年 超200亿元资金“注入”青海基层医疗卫生项目,医疗援青15年 超200亿元资金“注入”青海基层医疗卫生项目
- 前5月浙江余姚对中亚五国出口增长72.5% 净水设备抢手,前5月浙江余姚对中亚五国出口增长72.5% 净水设备抢手
- 从世俱杯到家庭厨房,海信真空冰箱用“MVP OF FRESHNESS”抢占保鲜C位,从世俱杯到家庭厨房,海信真空冰箱用“MVP OF FRESHNESS”抢占保鲜C位
- 中资电企在柬启动“光明丝路”长青助学项目,中资电企在柬启动“光明丝路”长青助学项目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昌:林下“掘金” 绿富共赢,(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昌:林下“掘金” 绿富共赢
- 微医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共建AI医疗基座,微医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共建AI医疗基座
- 全球化能力持续进阶:海信连续9年位居中国全球化品牌十强,全球化能力持续进阶:海信连续9年位居中国全球化品牌十强
- 人才缺口超百万!低空经济火了 好多新工作等你来,人才缺口超百万!低空经济火了 好多新工作等你来
- 全链条赋能品牌出海 浙江衢州打造跨境电商新生态,全链条赋能品牌出海 浙江衢州打造跨境电商新生态
- 香港武侠片著名导演内地“试水” 开拍特色武侠短剧,香港武侠片著名导演内地“试水” 开拍特色武侠短剧
- 承德打造“宠客”城市 今年入境游同比增长48.45%,承德打造“宠客”城市 今年入境游同比增长48.45%
- 1[担保]中青旅(600138):中青旅为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
- 2北京中轴线篆刻作品在故宫展出北京中轴线篆刻作品在故宫展出
- 3英国投资代表团走进数贸会 探数字合作新机遇,英国投资代表团走进数贸会 探数字合作新机遇
- 4港股午评|恒生指数早盘涨1.88%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大涨3.77%
- 5国产首台28 纳米关键尺寸电子束量测量产设备出机
- 6富煌钢构(002743):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的进展公告
- 72025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机器人纷纷搬出“看家本领”,2025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机器人纷纷搬出“看家本领”
- 8个人购机器人最高优惠1500元 北京首办机器人消费节
- 9简仪产品在高性能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应用
- 10“甘味”出海新象:从“鲜”到优的全球吸引力,“甘味”出海新象:从“鲜”到优的全球吸引力
- 11除肇庆怀集外 广东受灾地区基本恢复供电,除肇庆怀集外 广东受灾地区基本恢复供电
- 12荔枝跌成白菜价,“贵族水果”为何集体走下神坛?,荔枝跌成白菜价,“贵族水果”为何集体走下神坛?
- 13美联储突爆大消息!美国9月非农就业报告未能如期公布
- 1第二十三届“海创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第二十三届“海创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
- 220个项目在广州南沙集中签约 总投资逾154亿元,20个项目在广州南沙集中签约 总投资逾154亿元
- 3空调一年没用开启前最好清洗一下丨中新真探,空调一年没用开启前最好清洗一下丨中新真探
- 4求职遇到“招转贷”怎么办?人社部回应,求职遇到“招转贷”怎么办?人社部回应
- 5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天津中心成立,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天津中心成立
- 6吉林延边推动地方特产开拓韩国市场,吉林延边推动地方特产开拓韩国市场
- 7上海文史馆馆员书画作品展启幕 展现“江山如此多娇”,上海文史馆馆员书画作品展启幕 展现“江山如此多娇”
- 8湖南锂资源创新应用大会在临武举行 展示5项新科技成果,湖南锂资源创新应用大会在临武举行 展示5项新科技成果
- 9宁夏铁路部门开辟助农增收“黄金通道”,宁夏铁路部门开辟助农增收“黄金通道”
- 10广西恐龙奥秘科学馆启幕 打造AI+数智化科普新范式,广西恐龙奥秘科学馆启幕 打造AI+数智化科普新范式
- 11在廊坊买全球:“一站式”畅享世界好物,在廊坊买全球:“一站式”畅享世界好物
- 12湘粤合作发展避暑康养产业 共拓大湾区市场,湘粤合作发展避暑康养产业 共拓大湾区市场
- 132021年以来广东累计减少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超百万亩,2021年以来广东累计减少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超百万亩
- 倾佳电子SST固态变压器革命:一项市场、拓扑与碳化硅技术的综合分析报告
- 量水堰计精准监测水位的核心技术
- 英飞凌功率晶体管的短路耐受性测试
- 三脚电感在报警器芯片里的实际作用与用法
- 兆芯新一代开胜KH-50000处理器五大核心亮点公布
- 瑞萨电子超低功耗MCU新品RA0L1发布
- BNC 50Ω vs 75Ω 阻抗规格深度解析
- 新锐科创参加北斗低空应用及标准化论坛
- 《2025东南亚新出海未来独角兽TOP100》榜单顺利在中国(南宁)—东盟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对接交流会推介分享
- 政企研协同探路!瓯海区科协一行赴晶映节能改造,共话绿色节能新机遇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与诚迈科技联合设立“诚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专项”
- MT9105线性位置传感器:为高精度线性位置检测注入“芯”动力
- 麦米、田村等8位大咖拆解磁性材料升级路径
- 丝杆支撑座如何确保印刷品质?
- 数字孪生 3D 风电场:HT 海上风电智慧化解决方案
- 如何配置和管理MCU分布式模块化自动测量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