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映节能实践」测电先行破困局:重庆某停车场节能改造全纪录

科创生活 2025-08-25 财富自由人 4370

在重庆某大型地下停车场,一场以数据为导向的节能改造正刷新行业认知。2025年7月,晶映照明团队以精细化测电数据为基础,通过科学的节能技术升级,将停车场月均照明耗电量从1360度降至200度,实现85%的节能率。这场蜕变始于对能耗数据的深度挖掘,终于节能技术的精细化落地,用数据证明:节能改造不是简单的设备替换,而是基于科学测算的系统性优化。

高能耗困境:传统照明的双重压力

改造前,该停车场受高能耗与高维护成本困扰。改造的第一步,是用连续测电打破“凭感觉判断”的传统模式。测试90只22瓦传统常亮灯具,全年无休照明,日均耗电超45度。晶映团队多时段实测验证:3天、5天、10天及30天监测数据推算出的月耗均稳定在1360度左右,相当于普通家庭三个月用电量。

测电数据清晰勾勒出能耗痛点:22瓦传统灯具全天常亮,即便凌晨无人时段仍满功率运行;部分区域因线路老化出现功率波动,测电显示无效能耗占比达30%;不同区域人流密度差异明显,但测电数据显示所有灯具能耗几乎无差别。“长亮不息”的模式让停车场陷入“高能耗-高支出”的恶性循环。

照明体验上,部分区域灯具“半损坏”未更换,导致亮度不均,亮处浪费、暗处不足。车主反映,偏僻车位昏暗缺安全感,少人通道灯具长亮,且灯光忽明忽暗,体验极差。

晶映节能改造

节能技术破局:智能系统的四重关键优势

晶映团队以“技术重构照明逻辑”为思路,用120只9瓦蓝牙物联网智能感应灯具(平均功率2.3瓦),替换原有22瓦传统灯具,构建智能照明网络,关键优势源于四项技术:

动态亮度调节:灯具内置传感器,无人无车时低亮度待机(1瓦以下),检测到人车靠近升至全量9瓦,人离开后延迟5-60秒回落,杜绝无效能耗。

自主学习功能:具有深度自学习的灯光控制系统,当初次有人或车辆经过时,灯具设备之间会即时建立通信连接,通过实时捕捉并关联运动轨迹,实现区域内灯具的智能联动响应 —— 前方路径灯具提前点亮,后方区域灯具按轨迹依次延迟熄灭,形成连贯的照明跟随效果。

高光效技术:依托高光效节能技术,9瓦智能灯具照明效果超传统18瓦LED灯,改造后平均照度提升30%,亮度更均匀。

低温环保技术:独特不发热环保技术,能降低车库温度,同时也有效规避线路老化,延长使用寿命,实现二次节能。

改造成效:经济与社会价值双丰收

改造后,停车场月耗降至200度,月耗电降低1160度,年省13920度;智能灯具50000小时寿命长,维护成本降超90%。投入产出比低,长期收益更可观。

社会效益同样突出,年节电13920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13.9吨;车主反馈灯光舒适、响应及时,停车场满意度评分提高30%。

此次改造实现从“长亮不息”到“按需点亮”的转变,证明节能技术可突破地下空间高能耗难题,为城市节能降耗提供示范,助力地下空间迈向节能低碳新未来。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